課程特色
2.1 校本自編教材
本校與現代教育出版社合作,按本校學生的需要及程度,自編一至六年級校本中文科教材。
2.2 普通話教中文
一至四年級全年九個單元中,按課程編排有一半的單元以普通話教授,全面提升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。五、六年級則採用全粵語授課,以銜接中學課程。
2.3 文學教學
文學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本校除了在每級的課程中加入十篇古詩文教材外,亦會按學生程度於各級課程中加入不同的文學元素,讓學生透過文學教學,感受語文的美,並藉此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。
2.4 提升說話能力計劃
與駐校言語治療師共同協作,為小一至小六的學生設計一套有系統的說話教材,提升學生看圖說故事和小組討論的技巧,增強他們傳意表達的能力。
2.5 中藥課程 - 藥裏識文(四年級)
結合中醫藥及說明文,透過閱讀有關中草藥的篇章,教授學生說明文的閱讀及寫作策略,讓學生建立寫作思維框架。同時,加深學生對中草藥文化的認識,建立對中草藥的正面印象。
2.6 加強小一幼小銜接
調適小一課程,適度刪減課次,並配合幼兒興趣及發展加入圖畫書、童詩、趣味識字等教學內容。同時,一年級第一學段將不設默書,全年三次評估改為單元進展性小測,讓學生能小步子適應。
2.7 資優培訓
配合學校資優教育三層架構的推行模式,於閱讀及寫作教學中滲入高階閱讀及思維策略,提升學生歸納、分析、比較、推論等能力。此外,為令語文能力優異的四至六年級學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,本校設「校園小記者」、寫作及演說的拔尖課程,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創意思維。
小記者採訪水運會主禮嘉賓常鈺涓女士(前香港游泳代表隊運動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