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課政策及理念
家課理念
- 鞏固所學,加深對課題的理解,為學習新課題作準備
- 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,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難點
- 啟發思考,培養好奇心,以及積極、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的態度
- 應用所學,延展學習
- 學習承擔責任,建立自信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
- 讓教師評估學生在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表現,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可改善之處,提供適時回饋,並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
- 讓家長了解學校課程的要求、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,從而作配合
校本措施:「彩虹課程」
- 響應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印發的「雙減」政策,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,並減輕家長的負擔,周一定為無功課日,周二亦不設默書
- 創造空間,以讓學生能落實國家教育部發佈《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畫(2023—2025年)》,當中提到的主要任務──「五育並舉促進心理健康」,包括「以體強心」
- 回應香港教育局的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倡議七個學習宗旨之一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」,讓學生可在周一放學後無負擔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,舒展身心,舒緩學習壓力
- 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能素質,鼓勵學生在無功課日自主安排課後時間,多做運動,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,保障學生休息權利
- 發展校本「彩虹課程」,周五下午設Learning Hub時段,提供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體驗活動,配合具趣味和挑戰性的課業,回應學生的學習需要,促進學生身心健康
- 周一至四延長導修課,以照顧學習多樣性,加強學生自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
家課性質
- A. 應用為本: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
- B. 鞏固所學:重温已有知識的重點及鞏固舊知識
- C. 延伸探索:啟發思考,培養好奇心,以及積極、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的態度
- D. 自學新知:為學習新課題作準備,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,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
家課之評定
一般科目:一般以等第(甲、乙、丙、丁或A,B,C,D)作評分
數學科:以分數或答對題目之數目作評分
寫作及創作性練習:教師除等第外,亦會給予相關的評語,讓學生更具體了解值得欣賞的地方,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家課之獎勵
教師會以印章、貼紙或文字讚賞等方式鼓勵用心完成家課之學生。為培養學生每天準時交齊功課,學校設立了「交齊功課獎勵計劃」,以表揚全年交齊功課之學生。
家課政策檢討
每學年通過不同渠道(如﹕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(APASO)、家長日問卷、各科科務會議等),蒐集持份者(包括教師、學生、家長)的意見,以檢視及優化校本評估及課業政策,並因應校情、學生和家庭背景訂定相應的策略,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。